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工匠精神,行知天下

——安徽省行知中学“中职教育行知模式”启示

发布日期:2020-06-19 16:06信息来源:市民建 作者:民建黄山市委 夏南生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内容摘要:黄炎培和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两位伟大的职业教育家,堪称教育界大国工匠,他们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和人格魅力深刻影响着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安徽省行知学校一直坚持学习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其成功探索出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对于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作者从工匠精神角度,通过解读黄炎培、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以及“行知模式”,希望借鉴历史教益来促进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当今的职业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工匠精神;黄炎培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中职教育行知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不仅为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努力方向,更阐明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职责: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的人力资源支持,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现实地位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过许多享誉古今的工匠精神典范。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凭借高超的智慧和精湛技艺成为一代巨匠,其发明的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墨斗等木工工具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地动仪;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北宋时期,沈括撰写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梦溪笔谈》;明朝时期,宋应星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这些都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代表性符号。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本身职业的敬畏和信仰。工匠精神不单是一个概念、一个口号,它是具体的、可触的和可见的,它就存在于每一项具体工作任务中,是人们工作时所应秉持的态度,是一干数十年、精益求精、把传说中的“完美”变成现实的“初心”。2016年初,“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之后2017年、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再次被提及,这充分表明,“工匠精神”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意志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具体行动。

二、黄炎培和陶行知的“工匠精神”之光

“职业教育”四字,在中国最早见于1904年山西农林学堂总办姚文栋所呈《添聘普通教习》一文:“论教育原理,与国民最有关系者,一为普通教育,一为职业教育,二者相成而不相背。”

191756日的上海,我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职业教育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告成立,该社创办人黄炎培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职业教育事业,他提出办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并以之作为中华职教社的立社宗旨和职业教育追求的理想;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科学化、平民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办学方针,诠释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民生属性和社会属性;提出职业教育的作用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揭示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功能。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完善、内涵丰富,有着穿越时空的力量。黄炎培先生也因此成为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而与黄炎培同处一个时期的另一位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诞生于徽州、求知于世界、探索于中国、思考于天地、奉献于大众,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国教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从启蒙到发展、从提倡到亲为、从实践到理论,也走过从“行”到“知”的艰难探索历程,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行是知之始”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认识论基础;“生利为主义”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教学做合一”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方法论。从当今来看:“行是知之始”,就是职业教育要敢于实践;“生利为主义”,就是职业教育要紧扣中心;“教学做合一”就是职业教育要科学践行。

黄炎培和陶行知的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尤其是他们在数十年推行与发展职业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社会化”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对于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黄炎培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救国追求,“知行合一”建设中国职业教育的敬业态度,“爱满天下”的家国情怀,无不闪耀着璀璨的“工匠精神”之光。

三、“行知模式”是黄炎培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成功实践

天地之美,美在黄山;人间有梦,梦圆徽州。坐落于黄山南麓陶行知故里的安徽省行知学校,长期蒙受陶行知教育思想熏陶,始终秉承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理念,坚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近年来逐步探索出一条深受各界肯定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之路,使该校成功跻身全国首批中职示范创建校,全国百强、安徽十强中职学校,并荣获“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称号。该校校长于日锦先生将“行知模式”总结概括为三句话十二个字,即: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

所谓“面向人人”,意为回归教育本源,破解招生难题,改革办学模式。“面向人人”体现了职教本质属性,更好诠释了“为谁办职教”。该校通过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培训资源等,率先开展公办民办职业教育大融合,创新县域内培训资源共享,建立了培训大平台,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全日制班和非全日制班、技能教育和休闲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职业教育与非遗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把职业教育课堂开到一切有技能需求和生活质量提升愿望的所有人群。面向人人办职业教育,使地处山区小县的该校连续多年全日制学历教育招生超千人,每年培训上万人。而随着规模化办学的不断推进,面向人人招生的长足发展,该校现已发展成学历型教育在校生5000人以上、年培训8000人以上的实力强、规模大、声誉好的职业教育示范学校。

所谓“校企育人”,意为回归校企天然盟友,破解教学难题,改革培养模式。“校企育人”体现了职教根本规律,更好诠释了“怎样办职教”。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之职业人,就必须走校企育人之路。该校改革传统的关门办学、机关管理、普教套路,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社会学校思想,开门办职业教育,跨界办职业教育。通过回归职校与企业天然盟友关系,与市县经济开发区融为一体,在开发区设立了实践实训实习基地,与全国一百多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固合作关系,通过“三引”、“三入”,即:引资入校、引智入校、引企入校和入企实践、入企办班、入企实习,形成校企融合,共育有用之材。变粗放型的校企合作为融合型的校企育人,学校和企业同时作为育人主体,形成学校和企业、校长和厂长、教师和师傅、学生和员工、教室和车间、作品与产品、产品与商品等融为一体。近年来引资数千万,硬件设施大为改善,学校育人环境焕然一新;引智近百人,其中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国家高级技师等数十人,学校育人力量显著增强;引企近十家,拥有徽雕艺术、汽修技术、电子技术、模具技术、茶机技术、微机技术等一批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内实训条件大为改善。入企实践使师生动手能力显著提升,入企办班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入企实习直接锻炼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所谓“生利成人”,意为回归教育目的,破解就业难题,改革评价模式。“生利成人”体现了职教终极目的,更好诠释了“何谓真职教”。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导向,以生利为宗旨,以成人为目标,“生利成人”是检验职业教育的唯一标准。探索以贡献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学校和学生评价模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三生教育”,即:生存、生利、生活,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利、学会生活;加强“三能训练”,即:体能、技能、潜能训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熟练的技能、发展的潜能。进行“三自培养”,即:生活自理、个人自律、班级自治,着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手脑双慧的技能型人才。建校30余年来,尽管在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愈加困难的大背景下,该校仍连续多年实现100%就业,为社会培养学历型合格人才2万余人,非学历型人才8万余人。毕业生成材典型不断涌现,既有对口升学中科大毕业的博士,也有徽雕奇才中国最年轻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还有为国家领导人担任导游的全国劳模,更有数以万计活跃在祖国大江南北的优秀建设者,他们胸怀理想,脚踏实地,为民生利,为国奉献,以行知学子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

四、“行知模式”对于新时代弘扬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启示

总结“行知模式”不难发现,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引领下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彻底摒弃了中国职教长期以来的以行政思维管职教、以普教模式办职教的固有模式,其联合各界,携手各方,搭建校企合作高端联盟,组成互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注重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位一体;特色教育、全日制教育、非全日制教育、短期培训四轮共转,符合了当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时代要求。

为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利用工作,大力弘扬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安徽省行知学校在黄炎培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引领下,不断探索“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新实践,首开“非遗教育进校园”之全国先河,先后成立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全国首家徽雕艺术学校,其中徽雕艺术专业已成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专业;学校被列入首批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行知现代学徒制”、“职教小先生制”、“职教课程量身打造制”和“大师职教合作制”就是该校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推行非遗教育工作中“传文化之形、传文化之脉、传文化之魂”的生动尝试。对此,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安徽职教学会原会长、安徽省教育厅原常务副厅长金辉先生高度赞誉该校:传承弘扬中华文明,整理保护非遗项目;传习延续方法技能,汇集凝聚大师志士;教育培养一代传人,挺举高扬徽学大帜;建设发展集团办学,志在振兴民族文化!

可以预见,当“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成为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文化,当严谨、专注、精益求精成为每一名学生的自觉行动,当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到劳动大军,那么,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高质量发展时代的春天一定会很快到来。

 

 

参考文献:

[1] 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黄炎培/教育与职业,1934

[2] 教育者的机会与责任《陶行知全集》(第一卷)/ 陶行知/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 陶行知、黄炎培、徐特立、陈鹤琴教育文选/中华职业教育社安徽省分社陶行知教育研究会/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

[4] 陶行知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薛育易、赵莲花/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第62期考试周刊

[5] 论行知职教思想引领下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于日锦/生活教育,2012年第08

[6] 中职教育行知行/安徽省行知学校编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09

[7] 匠心如歌:非遗教育知行录/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中心编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10